12月28日,九江都昌县徐埠镇邵庄村村民余华林的家中,爆竹声声,喜气洋洋,简直比过大年还热闹。原来,余华林终于找到了失散23年的儿子余晶,亲朋好友得知这个好消息后,都自发买来爆竹贺喜。面对亲朋好友的关心,余华林感动不已。而谈及自己及家人23年的辗转寻子路,余华林又满心感慨,几度哽咽。
被拐23年后余晶(左三)终于和亲生父母及姐姐团圆。
余晶小时候的照片。
两岁的儿子莫名失踪
1993年,过完春节的余华林带着家人去福建石狮务工。当时,家人当中除了父母和妻子,还有一双年幼的儿女。儿子余晶两岁,女儿余滢三岁。到达石狮后,父母在当地一个工地附近开饭馆,余华林和妻子则在一家服装厂打工。生活虽清贫,但三代同堂,倒也其乐融融。
然而,一切的美好都在当年5月的一天被打破了。据余华林讲述,那天早上7时许,父亲赶到厂里找到他,焦急地称余晶不见了。原来,由于余华林和妻子住在厂里,一双儿女平时则交由父母照顾。当天,余华林的父母起床后就分别去买菜和洗衣服。其父买菜回来发现余晶不见了。
“听说儿子不见了,我当时就蒙了,赶紧四处寻找并报警。”余华林说,为了尽快找到儿子,他冲洗了近千张儿子的照片,然后满大街分发寻找线索。之后,他还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但始终都没有儿子的下落。
漫长艰辛的寻子之路
不久,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有人告诉余华林,余晶是被一名江西老乡抱走了。“1993年端午节那天,房东曾告诉我母亲,说有个人来看过余晶,可能想把他抱走,要我母亲小心。当时,我也吃了一惊,想把儿子送回老家的丈母娘家,但没想到那么快就被拐了。”余华林说,儿子失踪当天,他租住房附近的一名女工告诉他,看到一个男子给他儿子买了一块发糕,并把他带走。
根据女工的描述,余华林估计这个人贩子是去他父母饭馆吃过饭的一个江西老乡。据此线索,余华林立即报警,并找到了这个老乡,虽然对方承认了拐卖行为,但始终说不清孩子究竟被转手去了哪里。
此后,为了寻找失踪的余晶,余华林的父母关了饭馆,余华林和妻子辞了工作,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寻子之路。一座山接一座山,一个村接一个村,只要有线索,余华林和妻子就翻山越岭去寻找。然而,一次次燃起的希望之火,又一次次被现实无情地浇灭。23年来,夫妻俩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
身上印记成相认标志
2009年,余华林的女儿余滢在了解到“宝贝回家”网站之后,看到了一线希望,随后将家人多年的愿望放在了网络平台上。一晃,又是6年时光,余晶依然杳无音信。今年8月,余华林还在“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帮助下,报名参加了央视的寻亲节目《等着我》。
3个月后,一个叫汪哲的小伙子也登录了“宝贝回家”,他的寻亲信息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注意。“头顶两个头旋,双耳上各有一个针孔状小孔……”志愿者们发现,在汪哲填写的寻亲信息中,他特殊的身体特征与余先生描述的一模一样。很快,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余华林收到了疑似余晶(汪哲)的身份证和照片等信息。“就是他,他就是我儿子。”收到传来的照片和信息,余华林和妻子一眼就确认,汪哲就是自己失散23年的儿子。但要进行最后的确认,还要进行DNA比对。
“确认了,就是你儿子。”12月23日,在福建泉州洛阳边防派出所民警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余华林和汪哲的DNA比对成功。
迟到23年的真情呼唤
“爸!妈!”12月23日,在福建泉州洛阳边防派出所,听到儿子这一声迟到了23年的真情呼唤,余华林和妻子抱着儿子,失声痛哭。
汪哲现在居住在泉州洛阳镇西方村。据其讲述,这两年,养父母在帮他找对象时告知他的身世。说是1993年一个自称是军人的男人,将他抱到工地边上,由于军人身份不能要二胎,希望养父母收养他。养父母见他模样可爱不哭不闹便收下了,并取名“汪哲”。多年后,养母看到拐卖专题的电视节目时,意识到他可能是被拐卖的,便主动鼓励他寻亲。
一家人骨肉团圆后,余华林和妻子便赶紧回到老家,将好消息告诉了亲友。而汪哲则因为要帮养父母打理生意,计划2016年春节后回江西看望老家的亲人。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汪哲说,虽然找到了亲生父母,但养父母的抚育之恩他绝不敢忘。以后,他将和养父母一起,经常到江西走动看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