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姐給老人送來飯菜
幾乎每天堅持給老人送飯,不僅帶著兒子,還帶動了眾多好心人一起幫助老人,深受同事和周圍攤主們的贊譽
晚上7點多,一個焦急的身影在海口中山路上快步穿梭著。『他一定餓了。』她口中念叨著,並加快了腳步,最後停在了中國工商銀行瓊山支行門口一個流浪漢的身邊,手中用塑料袋裝著的飯盒也隨之放到了老人身邊。
她,是海口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他,則是一位在海口街頭不知流浪了多少年的流浪漢。因為一顆善良的心,將這兩個原本毫無聯系的人聯系在了一起。今晚的晚餐,已不知是這位好心的姐給老人送去的第幾頓飯……
晚上8點的府城中山路上,車水馬龍、霓虹閃爍,行人匆匆而過,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一個孤獨的身影靜靜地躺著,一位老人將自己裹在厚厚的紅色毛毯中一動不動。直到一位大姐走到老人的身邊,拍了拍他左側的肩膀,老人纔輕輕地抬起了頭……
大姐手中提著一個塑料袋,蹲坐在老人的身邊。一旁賣貨的幾個年輕人都像老相識一般親切地和她打著招呼。大姐微笑地點頭回應,隨後打開了塑料袋,取出了兩個飯盒,端到了老人的面前,將飯盒一一打開,並遞上了一瓶水。『吃吧,這一整天估計又沒有好好吃過飯吧。』大姐不顧老人的阻攔,左手端著飯盒,右手用筷子夾起一團米飯,輕聲說道。
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抗拒,大姐看到站在一邊的記者,示意過來幫個忙。記者走到老人的身邊想將他扶起來,老人著急地躲過了記者伸向他右臂的手。『千萬不要扶右邊』,大姐連忙制止並告訴記者,早在11年前,老人因工傷左眼受創失明,失去工作的老人又因為中風導致偏癱,右臂幾乎失去了行動能力,右腿也只能勉強挪動。老人的雙手在晚風中微微地顫抖,他一口一口吃著吳大姐夾過來的飯菜,飽含謝意的淚水在右眼中不斷地流淌。
一旁賣衣服的年輕攤主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在這擺攤時就看到了老人,白天他蹲坐在角落,晚上則會躺在銀行門口。而幾乎每天,他都能看到這位大姐過來探望老人,每次總會帶上些食物和水。
老人摔倒『的姐』上前攙扶
一扶就『扶』了10年
記者隨後上前詢問了解到,幫助老人的大姐姓吳,家住府城北關村,是海口新月出租車公司的一名出租車司機。談到自己與老人的相識,吳大姐說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大概應該有10年了,但當時與老人相遇的情景她卻記憶猶新。故事是從她將摔倒在路邊的老人扶起開始的。
家住附近的吳大姐經常會來逛中山路,那一天下午收車後她想到附近買些東西,卻遠遠見到一位老人走路晃晃悠悠,一步一步地挪著。吳大姐說,一開始她並沒有在意,但當她視線再轉回來時,卻發現老人已經坐到了地上。吳大姐匆忙走上前將老人扶了起來。看到老人的臉,吳大姐發現自己之前曾經見到老人在這條路上等著打零工。
老人不能正常說話,只能指著銀行的門口。吳大姐突然想到,自己偶爾會在這家銀行的門口看到一個孤獨身影,原來正是這位老人。
在這一扶後,『我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放下。』吳大姐告訴記者,這個身體不便看起來又那麼孤獨的老人讓她感到心酸。從那以後,她幾乎每天都會過來給老人送飯。餃子、粽子、月餅,每一個節日,吳阿姨都不曾忘記老人。
『其實我能做的很有限,』包括父母在內,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個不大的房子中,自感無力的吳大姐略帶神傷地說,自己也只能做這麼一點小事。她告訴記者,老人在那裡待了11年,無論春夏秋冬,都只是一個人孤獨地待著。值得慶幸的是,海南的冬天並不算太冷,就是每年的臺風季節讓老人很難熬。臺風『納莎』來襲時,她也沒法帶老人回家,能做的也就是給老人買了一條紅毛毯和一件大衣。
帶著兒子一起送飯感動眾人
多人自發一起幫老人
吳大姐的家庭並不寬裕。丈夫在外打零工,她每日出車所掙的錢是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但吳大姐說,並不後悔去幫助那位老人。『我只是在做,我還能夠做到的』。
『一開始肯定是無法理解』,談到家人對她此事的態度時,吳大姐苦笑著回答,但她的堅持、不容質疑的態度也讓家人沒有辦法。她告訴記者,雖然丈夫嘴上不說,但心中肯定不是很痛快。她這樣做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要幫助老人,她也希望通過這樣做能好好地教導兒子。『讓他從小就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將來長大做一個正直而且善良的人』。
吳大姐說,兩年前她第一次帶兒子去看老人的時候,孩子還有點怕,還總說,這個爺爺怎麼髒兮兮的。為此她還狠狠地批評了孩子,告訴他不能這樣不禮貌。後來反復多次接觸後,孩子與老人也熟悉了。此後,吳大姐會在自己有事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讓今年已經12歲的兒子去為老人送飯。
看到兒子的變化,吳大姐告訴記者,自己這麼多年沒有放棄,堅持下來是對的。人們總問她『圖什麼』,她說,也許這就是答案。
吳大姐說,讓她最開心的是,還有其他人跟她一樣也在做同樣的事情。2010年正月裡某個清晨,她早上6點多為老人買了一份早餐,恰巧遇到了另一位阿姨拿著早餐送給老人。聊起來纔知道,對方是部隊軍官的家屬,同樣也住在附近。吳大姐激動地告訴記者,當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的時候,非常高興,此後當她常常能夠看到老人身邊擺放著不少食品和衣物的時候,那種溫暖讓她明白,有這麼多人和她一起,更不應該放棄。
同事眼中不普通的普通人
『一般人真的很難做到』
『一般人真的很難做到』,吳大姐的同事陳大姐對記者說,自己平日裡和吳大姐的關系很好,卻從來沒有聽她說起過這件事,還是從其它人那裡得知的。她告訴記者,剛聽到時也很驚訝,『但我當時就確信這是真的』,她表示,吳大姐本來就是一個和善、謙虛的人,在工作上、生活上經常幫助其它工友,『一開始很難想象她能堅持這麼多年,但其實很符合她做事的風格。』
『的姐』最大心願:
幫老人回家
吳大姐告訴記者,據她所知老人今年應該53歲了,23年前離開家鄉,只身來到海口打工,11年前的意外後他留在了這座城市,再也沒有回去。對於家中的5個子女,老人不止一次流露出想念的神情。吳大姐說,她能夠理解老人心中的矛盾和痛苦,『我曾提過很多次要幫他回家,但都被拒絕了,可能是怕給家人帶來負擔,你能不能幫幫我?幫他找到親人,路費我來出!』
在我們身邊有一大批胸懷愛心、默默奉獻的好心人、熱心人,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反映了當代海南人民的精神風貌。他們的事跡未必驚天動地,但卻能體現出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他們的事跡未必特別突出,但卻足以溫暖人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希望通過對最普通百姓的感人事跡報道,喚起人們對生活、家庭、鄰裡的關注與關心。通過讀者、網民的參與討論,引發民眾對人性、良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