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元旦,在《读者今天来电》三十岁生日当天,我们发出了一个“特殊”寻人启事———寻找三十年前《读者今天来电》开通首日的五位报料人,其中就包括当年第一个报料人谢景山。消息登出后,有不少读者积极问询,还有很多热心人士也都加入到了“寻亲”的行列。
就在大家都毫无头绪的时候,《羊城晚报》总编室的钱建华兴冲冲地说,她曾经是谢景山培养出来的通讯员,可以帮忙联系上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谢景山。
谢景山已年逾古稀。记者一走进他的家中,他就激动地说:“没想到晚报还记得我啊,我真的很感动!”
30年前,谢景山在广州铁路分局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分管几十家基层单位的宣传工作。记者拿出1982年元旦的《羊城晚报》,把第一条报料指给谢叔看,他睁大眼睛笑言已经完全没印象了———那个元旦,谢叔在广深列车上看到老服务员肖菊英助人为乐的行为,感触颇深,把线索报给了《羊城晚报》,没想到这成为了《读者今天来电》第一条报料,他也被记入晚报历史。
“搞宣传工作,过年过节是最忙碌的时候,别人都放假回家了,我们就得下基层,跑火车,积累素材。”谢叔回忆起往事感慨颇深。当年的他拿着一支笔,一台黑白的海鸥相机跑遍了整个广东省,看到有好题材,就报料给晚报,或者拍好照片写好文字,给晚报投稿,“80年代那会儿的稿酬有几十块之多呢!”谢叔把赚来的稿酬,全部上交单位,单位就特别批准他拿这些钱去买器材,办宣传培训班,谢叔也会邀请报社记者过来指导,后来有些学员都去报社当记者了。
就在和晚报的“交往中”,谢叔内心对晚报积淀了很深厚的感情。谢叔感叹,那时候晚报虽只有对开一张,正反两面四个版,但是办得相当活泼,后来又率先多增加了页数,这才引导其他报纸的发展。很可惜,1983年谢叔工作调动开始从事其他的工作,才减少了投稿数量,但是依旧坚持报料:“那几年我被评为晚报的‘积极通讯员’,应该也是最老资格的‘积极通讯员’。”谢叔说起这些很骄傲。
羊城晚报记者赫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