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30日消息(记者马文佳)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新年将至,中国第二个国家反拐行动计划即将开启。距离2007年12月公安部成立“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时间。从官方到民间不断推进的“打拐风暴”,随着第一个国家反拐五年计划的结束,留下的思考仍在继续。
拐卖,怎样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在艰难的寻子路上,什么才是寻子父母可以信赖的希望灯塔?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完善如何持续坚守?
2007年,李静芝寻找儿子进入第19个年头。这一年,公安部成立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开始了官方的“打拐风暴“;这一年,吉林松原的张宝艳夫妇成立了“宝贝回家寻子网“,开启了民间反拐力量的新一页。这一年,李静芝也成为宝贝回家网站的一名特殊志愿者,帮助被拐的孩子回家。
李静芝:通过“宝贝回家”,我现在又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在这个群体的网站里,我又看到那么多找家的孩子,特别想让他们能早点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
“宝贝回家寻子网”将很多像李静芝这样的寻子家长和站长张宝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目前“宝贝回家”拥有2万多名志愿者,已经帮助556名孩子回归家庭。现在平均每一天半,“宝贝回家”都能找到一个孩子。
宝贝回家寻子网站长张宝艳说,寻子的家长和寻亲的孩子除了在网站上登记信息之外,最重要的一项程序就是采血加入公安部打拐DNA数据库。一滴血,带来的可能就是期盼已久的团圆。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就曾多次表示,对于这个覆盖全国的数据库,各地公安机关要坚持“应采尽采”原则。
张宝艳:我们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对接报的儿童失踪被拐案件,都要采集其父母血样、检测入库。对于各地来历不明、疑似被拐的儿童,也都要采血,检测入库。这个信息库能够自动比对。
在李静芝眼中,这个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就是她的希望灯塔。在她做“宝贝回家”志愿者的5年时间中,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她再次帮助5个被拐孩子找到亲生父母。而在与60多位寻亲孩子的长期联系中,李静芝发现有些孩子没有及时采血入库的原因,除了担心被养父母发现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有些地区的公安部门,打拐DNA数据的采集工作还不完善。
李静芝:被拐孩子在当地做DNA的时候,到乡派出所做,乡派出所让他到县里面。他到县里面,县里又让他到乡里。而且到乡派出所的时候还说要自己付钱。
无论是李静芝还张宝艳,提到寻子寻亲,她们聊得最多的就是“采血”“入库”,关于这个世界首创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各地公安机关能否将“应采尽采”原则坚持下来,已经成为寻子家长和志愿者的关注焦点。
李静芝:我们希望公安部打拐DNA数据库能持久的、长期的坚持下来。不管在哪里,通过DNA就会让失散的父母和孩子团聚。
在采访的最后,李静芝拿出了一个相册,那是一个80年代常见的锦缎面活页相册,外面的塑料保护膜已经泛黄模糊,隐约可以看到印着“幸福”两个字。相册里都是嘉嘉从满月到被拐之前的照片,那时的很年轻李静芝,抱着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嘉嘉,从没有想过分离。对于未来,李静芝说,她唯一不敢放弃的就是希望。
李静芝:我特别想知道我儿子有多高了,长得是不是还像我。我一直在想着突然有一天,我儿子站在我面前,我可能会激动地晕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