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2年10月1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寻人启事:桂林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走失以后,4个儿子在车站贴满寻人启事,驾车寻找,用尽各种办法仍没有找到走失的母亲。《新闻联播》在播出这则寻人启事时,还公布了走失老人的照片和她儿子的手机号码,希望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尽快寻找到母亲。
分析
《新闻联播》播出这则寻人启事后收获如潮好评。它表明,《新闻联播》在追求时政报道权威话语权的同时,不断深化新闻战线的“走转改”实践,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关注民生百态,以实实在在“接地气”的新闻报道,给人以亲切和温暖。
《新闻联播》多年来形成了庄重严肃的播报风格和标准化的新闻播出次序。但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传播手段层出不穷的今天,怎样放下身段,以普通老百姓为目标受众,化严肃为活泼,化刻板为可亲,《新闻联播》以四兄弟寻母新闻为信号,反映其将更加关注民生百态。
时代就是当下社会,而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把关注点放在具体的人上,纪录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境遇,不但没有偏离时代,反而是时代最真实、最生动的纪录。
《新闻联播》的“寻人”,也是一种“寻己”。它给人的启示就是,主流媒体要更关注百姓个体。特别是与《新闻联播》有着类似“身份”的各级党报党刊,要想找到一条挑战自我、与时俱进的创新路径,就需要宏观结合微观,与当下的新闻发展新形势和信息传播新渠道更紧密地融合,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社会现实,更多地切入百姓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涉及公平公正的新闻,报道老百姓身边真实的故事,回应“缩短距离”的公众期待。(作者单位:台州日报)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24 18:18:4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