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方正县一向被人称作“日本侨乡”,在方正城郊有一座日本人公墓。在这里沉睡着的每一座墓碑都有一段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个土丘都牵系着大洋彼岸的一份扯不断的亲情。
2日10时许,一个年迈苍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方正县城郊炮台山北麓的日本人公墓,每当他蹒跚地走过每一个墓碑,身后的一名老妇人和一对年轻人都将一束鲜花献到墓前。他就是远藤勇,中国名字叫刘长河,随行的3人分别是他的老伴、儿子和儿媳。
被农民夫妇收养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驻扎在方正的“开拓团”开始撤离,年仅6岁的远藤勇被遗弃在方正难民收容所,病痛和饥饿折磨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此时,多年无子的方正县庆丰村农民刘振权、吕桂云夫妇收养了他,并给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刘长河。
收养了远藤勇后,刘振权夫妇再没有要孩子,为了抚养这个儿子,夫妇俩倾注了全部心血。1960年,远藤勇考上了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为了供他上学读书,夫妇俩早起晚归,辛勤劳作,节衣缩食。
1964年,大学毕业后,远藤勇被分配到哈尔滨市第19中学任教。不久大批留华遗孤返日寻亲。此时已经结婚有了两个孩子的远藤勇准备回去看看。尽管心里很是舍不得,刘振权夫妇还是对这个养子说,“你去吧,我们的身体还硬朗着呢。”就这样1974年,远藤勇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日本。每隔几年远藤勇都要回来探望一下自己的养父母。
修建养父母公墓
多年来,很多年迈的遗孤养父母相继故去,这给回方正探亲的遗孤后代祭扫带来很多麻烦,这些都被远藤勇看在眼里。
1995年,远藤勇借回方正探亲之机,出资200万日元在日本人公墓旁边建成了一座“中国养父母公墓”。墓地占地600多平方米,墓身呈圆形,墓穴内分5层放置骨灰盒。他的想法是所有的遗孤养父母及其亲属的遗骨都可以埋葬到这里。这样不但方便祭扫,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份情意。
他亲手写了“养育之恩 永世不忘”8个大字,用钢筋焊接在养父母公墓正门两侧,远远望去,格外醒目。
远藤勇说:“我的祖父母、母亲及姑姑都死在迁徙的途中,后来被中国人民埋葬到这里,我的养父母也葬在了这里,这儿就是我的祖坟,将来我百年之后也一定要回到这。”
海峡两岸两个家
祭扫结束后,远藤勇一家走进莲花街34号的一栋居民楼,这里住着他养父的弟弟刘振武。已经90岁的刘振武一见到这个侄子,激动得哭了起来,“尽管不是亲侄子,这个孩子对我可好了,每次回来都给我带很多东西,还经常往家里打电话。”
远藤勇告诉记者,到了这里他就跟到了家一样,1974年,回国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父亲,由于战争家里的人已经没了一大半,只因不太适应那边的生活习惯,他没过几年就又回到了中国。远藤勇介绍,现在,他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开了一个经营矿产品的公司,有事的时候就两边飞,每次路过这里都成了他的落脚地。
“1991年养父刘振权去世,1998年养母也过世了,现在叔叔是我最亲的亲人,远藤勇说。我们两家的关系处得非常好。”说着,他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全家福,上面自己的一家四口和刘振武全家人一个都不少。远藤勇说,这是2002年他回来的时候大家一起照的。
远藤勇说,每次回家他都会将日本的土特产带给叔叔,尤其是叔叔的重孙子就爱吃他带回来的日本点心。
中日友谊世代不绝
中国养父母公墓与日本人公墓毗邻,二者遥遥相望,一边是战争受难国以德抱怨的丰碑,另一边则是侨民后代感戴恩情的见证。据方正县侨务办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与日本有亲缘、血缘关系的方正人陆续定居和侨居日本。目前,方正县共有人口23万,其中华侨及侨眷有8.6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7%左右。
每年都有日本政府和民间人士来方正访问,方正县政府自1984年开始,也先后派出16个代表团赴日考察访问。1990年方正县与日本山形县大石田町建立了友好县町关系,1999年又与日本长野县泰阜村建立了友好县村关系。
远藤勇介绍,历史上中国人民善待了日本遗孤,而日本政府对于遗孤问题一向淡化处理,很多当年返回日本的遗孤都有意回方正安度晚年。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办成,不但了结了遗孤们的一个心愿,对方正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方正县已经建立起一片侨民别墅,这将促进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5日10时许,远藤勇登上了回日本的飞机,登机前他只留下了一句话:“养父母养活了我,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我将用我的一生来促进中日人民的友好,我的儿孙也会继续我未竟的事业。”(□记者 罗彦坤 文/摄)(编辑:李建平) |